本文章的语音版可在喜马拉雅APP上,“冷芸时尚博士”中的“时尚商业问题深度讨论”中找到。以下的冷芸时尚圈讨论是就行业问题的讨论及总结。这些分享属于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们并不代表冷芸个人观点)。希望通过此种方式能让更多行业人士受益!
我也是第一次听说,刚才搜了一下,大致是指“环境问题是人类工业文明发展中的固有问题,需要彻底的系统变革才能解决?”
对,你提到的这个理念也很重要,“Business as usual”是指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为了刺激经济,商家在产品设计和营销上都在鼓励大家多买多消费。比如说洗衣机被设计成用24次之后就会需要维修或者用100次之后就需要更新换机器,但是这个是不利于环境保护的,会造成更多的浪费。
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重点;“Dark Green”在可持续发展中就是倡导大家少买少消费,从源头减少碳排。这是一种比较直接的方式,简单来说,可以理解为“开源节流”中的“节流”。
其实不只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才有购买和拥有的欲望。我们之前的丝绸之路上流通的不同商品也是因为社会上有需求有欲望。
相对的,还有另外一个理念叫“Bright Green”,它主张结合当地文化,高科技,以及自然生态来达到一种更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举个例子:我觉得特斯拉就是Bright Green的典型例子:汽车完全不需要去牺牲速度,来达到环保。特斯拉这类高科技电车确实也实现了节约石油这种不可再生资源。举个例子,极端主义也许会觉得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就是去骑自行车,去步行,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作用。但是Bright Green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在追求更可持续的的生活方式的同时,并不需要牺牲生活的便利性。虽然这很难,但是好好利用科技,可以尽量去达到这一点。
很多环保人士很早就发现了Business as usual会牺牲我们生活的环境,但是在商业世界里,盈利才是最重要的。
你的观点可能是西方中高端人士对可持续生活方式的看法,但是国内是不一样的。不能只是片面的看问题,因为这对经济很大影响,且造成经济影响的原因很复杂。高科技带来的不一定可持续、不一定环保更有可能加快社会矛盾和分化。
听起来Dark Green是从消费者角度可持续化举措。那产品生产造成的能源损耗和资源浪费呢,感觉一些产业的生产过程中就很不环保。
同意。买少,买好,用得久一点,而不需要完全不消费。总而言之,我觉得人类不应该倒退回到很不方便的生活方式。而能让生活的便捷性和环境保护达到平衡的方法,就是好好利用高科技。
我会感觉未来消费更多会倾向线上,比如一些模拟类的游戏,人物角色的穿着,或者其他涉及到个人形象打造的娱乐形态。疫情之下的人们出行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衣食住行的开销可能会被线上娱乐所替代掉。
在可持续发展中有三驾马车,缺一不可。分别是:政府(规章制度),企业(商家),消费者(市场)。
从环保的角度出发来看,可能少买比较好。其实从商家角度,不希望少买,而是更精准投放,减少库存。刚才还看到一条新闻,大意是ZARA库存不降反增之类。
之前我做的Dark/Bright Green视频。在网上被骂惨了。有网友觉得我是噱头,在给特斯拉做广告。但是我觉得特斯拉确实是个很棒的例子。
这个还没有普及开,我觉得慢慢地普及开来之后,市场的接受度更广了,价格也会降下来。甚至可以说,在未来能够存活下来的企业都应该是符合可持续发展标准的。但是我自己个人而言,其实也并不鼓励人们不消费,因为经济需要正常的发展。
我再来说说Light Green/Dark Green的区别以及历史原因:虽然说可持续的本质确实是我们人太多了,消耗的资源太多了。我们可以看到身边的初步倡导都在说:今天我们要以一种更环保的方式来生活,我们要节约资源,少买东西。
但是,这些方法不仅不具有可持续性,而且没有人消费,经济会停滞,人类文明无法发展。以上,这些让我们少买少消费的行为都属于Dark Green,可以理解为一种比较直接简单粗暴的可持续生活方式。就像我们平时说开源节流,上文中提到的这种节约,节省,倒退回的山顶洞人式的生活方式,都属于Dark Green,这是一种更原始,更直白的方法, 它的主张就是从源头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浪费,以及达成碳排放量的减少。
那么,相对的还有另一种更聪明的生活方式叫做Bright Green,它主张结合当地文化,高科技,以及自然生态来达到一种更可持续的生活方式。Bright green(也叫Deep Green)这怎么理解呢?举个例子:
这些都是Bright green很经典的几个例子,其实是在倡导我们去拥抱科技,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
我相信只有这种更聪明的,给生活带来便捷的,促进经济发展,同时又不伤害下一代(以及地球上其他生命的)资源的Bright Green lifestyle,才能让可持续生活方式才是真正的被普及开来。
我看到一些虚拟服装零售商认为数字服装如果能够部分代替实体服装的需求,那就可以减少消费者对实体服装的消费。
单件服装使用率在下降,很多人购买服装的原因只是拍照,然后就堆在衣柜了,所以才会有虚拟服装的需求。
这是我之前跟一个打版师学电子打版时的排版数据,如果我没记错的线%,已经很高了,那么余下的灰色部分都会被浪费掉。
国内的服装和鞋类都有的,至少我知道鞋类的已经投入市场使用了,在高定用到比较多,不过现在不是普及阶段,还在市场接受中。
时尚可持续,其实从设计这个过程开始就应该被考虑到。比如说,设计师从一开始就要考虑到零浪费剪裁,以及零浪费设计。
这个就要引入到今天第一部分的第二点了:通过虚拟试衣来优化尺寸。做过电商的大家都知道退货率有多高,从消费角度来说,很多时候存在网购后对衣物上身效果不满意但不退货的情况,虚拟试穿可以适当地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这个开始慢慢普及了,GUCCI就有虚拟试穿。
3D打印并不是所有材料都可以打印的,我知道的是在温州和成都会有应用。记得之前看的一个何同学他自己做的3D打印,那个视频他做了好久,失败了好多次。
服装3D打印我现实没接触。但3D打样,我现阶段一直在用,3D版师出的稿子,修改几十分钟即可;对于置换印绣花或其他工艺的速度更快,我们称之为图生万物,这减少了很多开发上的工作量。
如果纱线可以被打印出来,那就越接近实现“零浪费”。即使这件用特殊纱线制造的衣服不要了,也可以回收,重新熔合到打印材料当中。
对,目前的AR技术,一个是上身效果不好,比如会可见穿模、错位和抖动;一个是对于手机性能有要求。
对,我在昆明的一个博物馆里试过,会错位。但是之前在展会上看到那个软件三维扫描就可以完整地把我们人体数据用手机扫描下来,然后生成我们的体型,感觉不错。大学的时候我也用过三维扫描做毕设,但是那时候好像还没有很流行。感觉未来如果普及这项技术,肯定能帮助虚拟时尚更进一步。
如果可以实现的话,那简直太棒了。因为很多时候设计只有一次,难免浪费面料;但仅是旧衣改造,通过设计图其实很难看出效果。如果旧衣改造和3D技术结合,就能提前看到效果,设计好看的话,我会买单的。
我感觉旧衣改造的需求和利润,就目前来说是不是阻碍了3D建模的运用呀?无论是时间还是经济成本,感觉都还是蛮高的。
我再来说说第三点:智能库存管理。很多奢侈品品牌怕被打折影响了品牌形象,不想打折售卖库存,所以宁愿将其焚烧掉。在这过程中对大气的污染和对货品的浪费可想而知。那么我们在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管理库存的时候就可以改善这个库存问题。从而达到过多生产而造成的浪费,以及后续的污染。最后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污染,减少碳排。
举个例子,我认为阿里巴巴的犀牛工厂采用的数字化管理(比如说通过往年的销售数据,来计划性的开发明年的款式,该销售数据可以提供对款式,尺寸,以及产量/销量的数据分析)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供应链优化。但是中小企业可能没有那么多的数据来支持智能库存管理。
下面来讲讲我今年的有趣经历。我是怎么接触到3D建模的呢?之前在分享的第一篇文章中讲了,我觉得科技是完全可以大幅度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之前我在学校的时候看到学校有开CLO 3D的课程我就去学了。这是当时我学期末的作业,我就用CLO 3D做了一场虚拟的Fashion show。
这个视频里的三套衣服都是我的CLO 3D作品,但其实我的渲染,建模技术还是比较基本的,人体模特也没有走的特别流畅。但是这个学习经验对我来说是个很好的契机。我在视频号发布了这个视频之后就有传统行业的设计师找到了我。问我能不能帮他们3D建模。
我在大二的时候有做过3D扫描脚型的测试,当时主要应用在糖尿病足患者风险筛查中,所以我在想也许这样的功能在功能性着装或医疗领域会有一些好的应用。
我个人认为,有了3D打版以后,样衣的制作会更精准。不需要二版、三版。当然,如果是在决策上犹豫不决的话,还是会浪费的。
这是3D Knit wear,用Apexfiz做的。我有个朋友告诉我连针织里面的针法都可以通过3D建模来实现。这个软件可以模拟针法,设计组织。他们主要是节省材料。
我觉得也不是,就跟交通工具的发展没有节约通勤时间一样,但增加了活动半径,3D打样会让更多天马行空的“我”设计敢于出样,不断改不断试,试验频率越来越快。
对,这个是很直接的一点,之前服装厂大多都全球供应链。所以虚拟建模除了样衣材料的浪费之外,全球邮寄来邮寄去,每件衣服分别打三个版对公司来说产生的运输成本都很高的。
确实,减少很多样衣制作过程中的浪费!CLO3D里面有测量压力的功能,可以虚拟的看一下舒适度测量,但还是没有穿在身上直观。
那个小伙伴说是Apexfiz但我只用过CLO3D。Apexfiz是个很低调的软件。刚刚查了一下,是SHIMA。
这个好像我们之前在RCA knit workshop里学的那个,可以现在平面矢量图上排布,然后渲染转换成真实效果,最后根据这个模型用连接的机器针织出来。
对的,原理是这样的。我接触的还是主要是梭织的衣服,欢迎多多分享针织,感觉针织的玩法和变法更多。
假如我用虚拟试衣,有几个信息我关注但是无法获得,一个是衣服的弹性,另一个是对于我皮肤的舒适度。感觉这些感受都是主观的。特别是毛衣,有些人穿着舒服,换我就会感觉很痒很扎。
如果3D虚拟模型,结合面料小样,比如说设计师可以拿到小样,对触感有个了解,其实也可以取代实体样衣了。
是的,之前的CLO版本还很低,现在先进了好多,我后面再尝试一下看看。今天没有讨论都还没有想起来这个功能了。
3D效果只要后台数据粒度够细,垂感、褶皱、拉伸都能模拟。之前我们做JK裙,按面料的经纬纱排布,选取部分区域,一键换纱,连面料放样的钱都全部免了。
是的是的,当时还以为这种情况只会存在于论文中,没想到身边真的会有人经历这样的痛苦,我记得前几年糖尿病的话题度蛮高的。
确实,特别是高弹运动服和贴身的毛衣之类的。感觉服装公司也需要把测压数值翻译成消费者看得懂的语言去对照。
现在服装的情况我不知道,但是鞋子这块已经非常精细了,我找一下图片,就是我现在看起来感觉非常逼真的程度。
目前,我接触的客户里面。有建模需求的客户一般分两部分:一部分是给传统服装公司推款;另一部分就是NFT玩家。
现在很多服设的学生都会用虚拟技术来做毕业展,而且其实大家没发现疫情之后,很多品牌也开始做数字时装周了吗?现在疫情好一些,还是在继续发布他们的数字时装周,而不是选择回到线下。
我觉得未来国内的服装设计师,也有可能需要承包3D建模的工作。因为3D人体修改更直观。而且比2D打版更容易些?3D打版后自动出2D纸样了。
找不到更好的图片了,这是CLO在使用中的页面,我们可以看一下右边的工作区其实就和我们用的电子打版的页面很像。左边是看缝纫效果(我这图上是面料没对好,正反片错了,就变成了这样。
我感觉3D打版有点像在虚拟的人体上“雕塑”一件衣服出来。所以我才说像“捏小人”。我目前还没用过3D打版软件。但很多年以前,还在玩模拟人生2的时候,就有个软件可以自己自定义服装。现在也有软件可以自己做游戏mod。这个和商业服饰有类似共同的点。唯一不同的,就是商业服饰打版有纸样、工艺、材质模拟等需求。
大家觉得未来服装公司里设计师会普及使用CLO吗?我之前工作的公司里,设计师主要还是在用AI和PS。像捏小人和小时候玩的美女换装小游戏。
不知道3D导出之后是否可以和2D纸样软件结合呢?那这样就省了太多时间精力了。我觉得现在技术真的还没达到。因为CLO里,目前来说,还是看那个视觉效果,比如说,我的裤子打版,我的口袋主要是有那个样子在,但是口袋的版和裤子并不贴合。
我感觉还是很有可能的。第一是传统设计、打版或者立裁的成本较高,如果3D建模能明显降低成本,调整方便,那么应该会被广泛运用。
我感觉现在已经有影响了,现在有虚拟模特,也有真实模特虚拟试衣。短时间内真实模特是不会被虚拟模特替代的。虚拟模特表情僵硬,没有感染力。
主要是为了落地,所以粒度精细些。不能图片好看但做不出实物,需要保证一个转换精确度,90%以上相似。
如果是针对元宇宙的客户就不会有这个问题。除非品牌想虚拟+实物一起发售。越来越多的品牌在用,关键是怎么变成消费者可以自己使用的?
继续分享下我如何一脚踏入元宇宙的经历。之前有几个人在纽约在做传统服装的品牌,之前已经走过很多NYFW了,想进入虚拟时尚。他们看到我会3D就想请我帮他们建模,但是我自己是没有想进入3D deisgn这个领域,还是想专注于时尚可持续的平台开发,时间精力都不够。但是转念一想,我之前回国的时候,有和几位3D建模师大佬聊过,然后我就开始帮这些品牌介绍3D建模师了。
去年年底我开始自己探索3D。我之前对元宇宙也是持有观望态度,看相关的文章报告,但是还是一头雾水。但我觉得进入(或者说了解)一个未知领域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资源,去切入。
不是我设计的,是建模师公司之后会在小红书上宣发的NFT服装。所以今天是首发,每一位都是最先看到的。小红书月底才会发布。
最后,我想和大家探讨下,虚拟时尚和实体时尚在市场营销、产品的目的上有何不通?传统的是可穿戴的实体,那么虚拟的意义是什么?
我感觉虚拟可以满足人类的精神世界。我在想,如果人类消失,元宇宙还会存在吗?现在网络时代,地球变得比以前小了。
现在全球有些已经有元宇宙办公室,人可以在里面上班了,韩国的元宇宙办公平台 Com2verce就是个例子。如果这个未来成为常态,虚拟服装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你日常生活的服装。
我认为你可以持续提升3D建模的技巧、熟练度(慢慢练习)。另一边发展可持续的事业(主业)两者都是比较新兴,所以你有很大的探索和尝试空间。
可能在未来,大家还得有一个元宇宙衣柜。我在2018年的时候想尝试把我用三维扫描仪扫描的人体模特导入到CLO里面运用,但是怎么弄都没有成功,不知道现在的软件可不可以了。
我们可以看到身边的初步倡导都在说要节约资源,少买东西。但是,这些方法不仅不具有可持续性,而且没有人消费,经济会停滞,人类文明无法发展。以上,这些让我们少买少消费的行为都属于Dark Green,可以理解为一种比较直接简单粗暴可持续生活方式。
还有另一种更聪明的生活方式叫做Bright Green(也叫Deep Green),它主张结合当地文化,高科技,以及自然生态来达到一种更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比如说LED节能灯,既环保,又省电,省钱,而且一些LED灯还可以达到护眼的效果等。
样衣省材:时尚可持续,其实从设计这个过程开始就应该被考虑到。比如说,设计师从一开始就要考虑到零浪费剪裁,以及零浪费设计。
虚拟试衣尺寸优化:目前的AR技术,一个是上身效果不好,比如会可见穿模、错位和抖动;一个是对于手机性能有要求。目前的3D打印服装还只用于高定,毕竟在各个环节上成本都不低。
智能库存管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管理库存的时候就可以改善这个库存问题。从而达到过多生产而造成的浪费,以及后续的污染。最后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污染,减少碳排。
研究生读了CLO 3D,当时用CLO 3D做了一场虚拟的Fashion show,成为了我接触3D建模的契机。传统品牌看到我的虚拟Fashion show视频,找到了我。
我接触的客户里面。有建模需求的客户一般分两部分:一部分是给传统服装公司推款;另一部分就是NFT玩家。现在很多服设的学生都会用虚拟技术来做毕业展,而且其实大家没发现疫情之后,很多品牌也开始做数字时装周了吗?现在疫情好一些,还是在继续发布他们的数字时装周,而不是选择回到线下。
传统实体产品发售虚拟的或者线上线下的产品同时发布。元宇宙品牌新品的宣发方式其实也和传统的一样,需要做很多宣发。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经有元宇宙办公室,人可以在里面上班了,韩国的元宇宙办公平台 Com2verce就是个例子。如果这个未来成为常态,虚拟服装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你日常生活的服装。可能在未来,大家还得有一个元宇宙衣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