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在电信终端产业协会(TAF)召开2022年移动安全工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创维、海信、TCL、长虹、康佳、小米、风行等互联网电视厂商共同发布“OTT终端补充设备标识体系” 。
2015年以来,以互联网电视为代表的OTT终端用户规模加速扩大。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21年全国广播电视行业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1年底,互联网电视用户数达到10.83亿。但目前OTT领域存在不可变更标识滥用、用户数据非法采集共享等突出问题。随着我国《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落地实施,有必要提出符合国家个人信息保护管理要求,同时能够满足OTT业务场景需求的行业解决方案。
中国信通院泰尔终端实验室数字生态研究与治理中心主任杨正军介绍了OTT终端补充设备标识体系的研究背景、关键技术以及落地规划。作为联合发布单位,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软件研发技术总监王之奎、创维集团旗下深圳市酷开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TO马万铮、TCL实业软件工程中心合规负责人罗科峰、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虹魔方产品部部长邵巍、深圳市易平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系统研发中心副总经理董家龙、小米电视安卓框架开发经理张伟、北京风行在线技术有线公司商业产品总经理潘冲,先后在会上表达了对补充设备标识体系的支持与重视,并介绍了各厂商开发情况与推进计划。在与会代表共同见证下,“OTT终端补充设备标识体系”正式发布。
中国信通院与OTT终端生产企业、互联网企业于2021年共同研究制定了团体标准《OTT终端补充设备标识规范》,定义了OTT终端补充设备标识体系的体系架构、功能要求、接口要求以及安全要求。
由于OTT终端厂商众多,中国信通院泰尔终端实验室将OTT终端厂商的标识接口进行统一集成,做成“统一调用SDK”供OTT应用使用,并引入支持国产密码算法的CA证书校验机制验证OTT应用的合法身份,确保安全、合规使用。OTT应用面对众多的终端厂商,通过统一调用SDK可以一次性实现标识获取,节省了开发和维护成本。
据悉,中国信通院将推动更多的OTT终端厂商支持补充设备标识体系,并服务于更多的OTT应用,有效降低OTT行业数据安全使用风险,助力整个行业朝着更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维升)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线.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